張忠謀親筆撰寫
獨家授權自傳

他以台灣為支點 創辦台積電
刻下時代的記憶 改變人類的未來

現場直播
生平年表
 
1931
出生於浙江寧波(鄞縣)
1949
赴美國哈佛大學入大學一年級

美國哈佛大學入大學一年級
1950
轉學麻省理工學院二年級
1952
獲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學士學位
1953
獲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碩士學位
1955
入希凡尼亞公司半導體部,進入半導體業
1958
入德州儀器公司
1961
獲德儀公司「全薪、全費」
送入史丹佛大學攻讀博士
1972
任德儀公司集團副總裁,
同時為全球半導體事業集團總經理
任德儀公司集團副總裁
1984
任通用器材公司總經理
1985
來台灣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籌備台積電
1987
創立台積電,公司開始營運,並任董事長
1998
自傳上冊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張忠謀自傳上冊
2001
1月23日與張淑芬女士在美國結婚

與張淑芬結婚照
2005
首度交棒,由蔡力行擔任台積電總經理暨總執行長
2009
回任台積電董事長暨總執行長
2013
任命劉德音、魏哲家為台積電共同執行長,仍擔任董事長
2018
6月5日,卸下台積電董事長一職退休,
由劉德音擔任董事長、魏哲家擔任總裁
董事會
2024
獲頒國家最高榮譽「中山勳章」

獲頒國家最高榮譽「中山勳章」
2024.11
張忠謀自傳下冊出版
張忠謀自傳(下冊)出版
下冊自序

《張忠謀自傳:下冊》自序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一九六四》在一九九八年,我六十七歲時,由天下文化出版。當時打算自台積電退休後就寫「下冊」,也以為自己七十幾歲、頂多八十歲就會退休,想不到台積電愈做愈成功,我的董事長工作也愈做愈愉快,後來簡直欲罷不能,一直做到八十七歲才退休,當然也延遲了寫「下冊」。

正如「上冊」一般,「下冊」也全部是我自己寫的。自己寫的原因倒不是要賣弄我的寫作技巧——老實說,我並不覺得我的寫作技巧值得賣弄,而是要真實地表達我的感情。我是美國文豪海明威忠實的信徒,他對年輕作者的勸告是:「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兩者我都有。

「下冊」的第一篇「德儀篇」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敘述我自二十七歲至五十二歲黃金年齡的崛起及衰退。德儀時期也是我最為熱情澎湃的年代。德儀讓我「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為此,我無比地感激。但是,它對我的培植也激發了我要登上德儀顛峰的雄心。但是,這雄心是無法實現的;不說別的,只看一九七○年代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客觀環境,就可斷定我的雄心很難很難實現。但是我的痴心,居然使我「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還在德儀多滯留了五、六年,後來連婚姻都賠上了。現在回想,那五、六年是多麼絕望的五、六年!

新書書摘精選

《張忠謀自傳:下冊》第三十二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二○○九—二○一四年,七十八至八十三歲

二○○九年五月我決定召回「被離職」員工一舉,提升了所有同仁的士氣。我在德儀有史以來第一次裁員時就體驗到:裁員時沮喪的不只是被裁的員工,而是全部員工。未被裁的員工,包括中高層經理人,一般的感想是:難道公司已停止成長?或者是:最高階層一點都不在乎員工,一有問題就把員工當開銷。總之,未被裁員工的懷疑會是:這樣的公司,我還要待下去嗎?

事實上,我自台積電在九○年代初期成功立足後,就堅信:以我們的創新商業模式、價值觀及策略,再加上因為我們成功逐漸為人所知,吸引了源源而來的新人才,台積電會是一個空前的成功。即使短期因為市場不景氣而生意不好,也會相當快恢復,那麼,為什麼要裁員呢?

二○○九年六月重兼CEO後的幾年,是我成就頗為豐富的年代。

解決四十奈米良率問題(二○○九年)

就在我重返CEO職前的幾個月,台積電的最新節點技術——四十奈米——已開始量產,但並不順利——良率過低,且有品質問題。我似乎又回到了一九六八年夏的德儀(見第六章,「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二)」節),但是四十一年前的經驗,也給了二○○九年的我可用的教訓。二○○九年的我,已遠離生產技術的細節,所以絕不重複一九六八年我的上司彪希所為——「加忙」遠過於「幫忙」。我把信心寄託在生產團隊主管秦永沛副總上,從不參加他的技術會議,只是隨時都抽出時間聽取他主動給我的報告。

我還做了一件「公關」事。在我重返CEO職的二○○九年六月時,台積電的「四十奈米生產問題」已廣為投資人及股票分析師所知;大家都在猜測這問題到底多嚴重?台積電是否有能力解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