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適用於任何人的「你好」簡訊
你在手機上如何應對進退,別人就如何評價你,影響之深遠,你顯然已被分成兩個自我,一個是真正的你,一個是手機上的你。
你發往他人手機的內容,塑造了你在手機的自我形象。即便是措詞的些許差異,也能讓你從好人變壞人、聰明變愚蠢、幽默變無趣。
我看過好幾百封女性收到的手機簡訊,可以斬釘截鐵的說,多數簡訊都沒大腦也沒個性到令人傷心的地步。
想知道單身女性都收到什麼手機簡訊嗎?就是這些:「你好」「你好!」「你好嗎?」「最近好嗎」「最近好嗎?」「你最近好嗎?」
這些簡訊似乎無罪可判,我個人想必也發過不少類似的訊息給女伴。我們當然沒有惡意,只是,收訊的一方卻看到截然不同的風景。這種發給誰都可以的簡訊累積到一個程度之後,只表示發訊者無趣又懶惰,收訊者只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 |
|
|
|
無盡的喬行程現象
讓男女雙方同樣都深感煩躁的,就是雙方無盡的來回打趣,卻老是見不到面。
許多人試圖與對方建立感情,不斷互傳簡訊,想安排見面卻一直不成功,以致於原有的火花終於逐漸熄滅。我看過類似以下的互動:
A:你好
B:你好,我正在裝飾聖誕樹
A:好像有些晚了?只剩一星期就到聖誕節了耶!
B:我知道……
A:這週末有空嗎?
B:我要去溫哥華參加單身派對呢!耶!
A:真可惜。不過單身派對選在溫哥華好像怪怪的?
B:怎會!溫哥華很好玩啊!等我回來再聯絡吧!
四天後。
A:你好!星期六要不要一起去蓋蒂中心看新展覽?
B:很想去呢!可是得跟家人去迪士尼樂園 :(
A:那就幫我跟唐老鴨問好囉!
B:沒問題!
九天後。
A:星期四去吃壽司?
B:唉呀!星期四沒空,星期五好嗎?
A:不行,星期五我不行,下星期再說囉!
六天後。
A:你好!今晚有空嗎?
兩人的對話就此終結。原本活潑俏皮、饒富情意的對話逐漸無疾而終,真教人感嘆。其中的演變十分明顯,一開始還能享受互相逗趣,最後只是想安排行程,好像兩個祕書似的。
這種「喬」行程的對話還會造成彼此懷疑對方是真忙或裝忙,因而又更困惑與失望。當你被卡在這樣徒勞的狀況,實在無法不懷疑對方是否根本無意。 |
|
|
|
直接約她出來! 喬行程現象只是數位時代愛情生活的障礙之一,25歲以上女性尤其感到困擾,
因為她們較沒耐性忍受無盡的簡訊往返。
另一個障礙就是男方(尤其是年輕男性)實在太羞澀,沒勇氣提出邀約。他們不喬行程,只是不斷發些毫無意義、令人厭煩的訊息。
我常看到女方顯然有意,男方卻不開口邀約,只是不斷拿乏味的話題困擾女方,例如:「你都是在哪洗衣服?」之後十個簡訊來回則以洗衣精為主題。「對啊!我最近也改用無香精款,超棒!」
我在土爾沙市的脫口秀演出中,有位名叫寇迪的男士上台分享他的簡訊,我眼睜睜看到二十筆緊張兮兮、毫無用處的簡訊,對方顯然有意,但可憐的寇迪就是不曾提出邀約。我告訴寇迪:「你應該直接約她出來。」他便發簡訊說:「愛莉,你好!你去過鬍鬚胡開的餐廳嗎?我們週末一起去吃吃看?」不到兩小時,愛莉就回覆接受邀請,他們隔週就在鬍鬚胡享用美味的餐點。
不過……,「鬍鬚胡」唸在嘴裡不是挺漏風的嗎?誰給自己取這樣冷颼颼的名號?如果可以說這句話該有多逗:「可惡!鬍鬚胡這個糊塗蛋又胡了!我戶頭裡的錢都被鬍鬚胡給糊里糊塗胡光了!」 |
|
|
|
文法及錯別字
我問過很多人,大家幾乎一致認為,只要出現文法錯誤與錯別字,就會立刻澆熄火花。
女性似乎認為這是蠢蛋指標。假設你英俊瀟灑,首次見面總給人留下良好印象,但第一封簡訊卻錯字連連,女方的興致肯定蕩然無存。
我聽過一個故事,敘述某位男士與一位超級大美女交往,最後卻決定與她分手,只因有一次他傳簡訊問她是否知道一個朋友要辦派對,她的回覆是:“Hoo?”她把who(誰)拼成hoo。他很希望超級大美女只是一時手誤,所以設法讓兩人對話繼續使用到who這個字,但她依然hoo個不停。他說:「都是hoo毀了一切。」(我們特別確認過,她確實是女人,不是貓頭鷹。) |
|
|
|
我們是出去「約會」,還是「混一混」?
女人也不喜歡男人只是邀她們出來「混一混」。如果弄不清到底是不是約會,雙方都會感到焦躁。既然多半是男人採取主動,所以這方面得請男士們加把勁。
一位女士說:「現在太多男人都問你要不要出來『混一混』,而不說『約會』。我不知道是男人怕被拒絕,或是想顯得隨興,但可能因此讓對方(或雙方)感到困惑。」
你若能表現積極些,就能立刻鶴立雞群。有位女士描述她在吵鬧的派對上認識一位男士,說:「我離開之後收到他的簡訊:『瑪麗,你好!我是約翰.史密斯,跟我出來約會吧?』」相對於畏縮的「哪天出來混一混」,他的自信、直率,以及紳士般的坦誠,都給人極佳的印象,也能對雙方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
|
|
|
優質簡訊
當然並非所有男人都是笨蛋。我們也看過不少優質簡訊,讓我對現代男性又生出信心。
- 明確的邀約加上具體的時間與地點
簡訊一:「你好啊!在幹嘛?」
簡訊二:「凱蒂,你好!上週六能見到你,覺得很開心,如果你下週有空,我很想邀請你一起去我們聊過的那家餐廳。請讓我知道你是否有空。」
這兩位發訊人的命運,最後將是天差地別。他們的心中或許懷抱著相同的感情與善意,但收訊的女士無法判斷,她基本上只能從這簡短的訊息去解讀對方的心意,然後決定跟誰出去。女性非常不喜歡語意模糊的邀約,例如:「下星期什麼時候有空,可以一起做點什麼?」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喜歡對方有具體的提議(最好還是有趣的事情),加上明確的邀約。
- 上次見面留下的印象
這表示你上次見面時很用心,這對女士來說相當受用。一位男士記得對方提到正在搬家,就在簡訊中說:「祝你搬家順利。」這位女士表示,雖然是許多年前的事了,但她依然記得。
還有一位年輕女性說:「有一次,我在派對上認識一個男生。我回家後收到他的簡訊:『小奧黛莉,晚安!』」但我不叫奧黛莉,我以為他是喝醉了。後來我質問他,他說是因為我曾提起奧黛莉.赫本是我的偶像,所以才這樣叫我。我覺得他很貼心。」
讀者您不會正好在吃冰淇淋吧?否則這些暖呼呼的故事,一定融化你的冰淇淋了!
- 幽默的語調
這是風險比較高的領域,常有人玩笑開過頭,或用語太粗鄙。不過,若是雙方有相同的幽默感,你可以添加一點巧妙的幽默。運用得宜的話,將能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我曾聽過一個故事:
我在市中心的酒吧遇到她,凌晨兩、三點拿到她的電話號碼之後,我醉醺醺的傳簡訊給她:「我是那個跟你親熱過的高個子。」早上醒來看到她回的簡訊是:「你是其中的哪個?」我很欣賞她的幽默感,我們已經在一起兩年半了。
|
|
|
|
該等多久才可以回簡訊?
耍這種心機有時很複雜,有時也不免愚蠢,至於該怎麼耍才能占上風,則是眾說紛紜。一位女士說:「大家都想占上風,至少我是這樣,我必須占上風。所以,如果我傳了簡訊,對方等了十分鐘才回,我就等二十分鐘。聽起來很蠢,但就我看來,他跟我都知道對方其實是機不離手,大家都這樣嘛!所以,你如果要玩,沒問題,我奉陪,但我一定要玩得過你,我可不想輸。」
媽的……
不少人的策略都是兩倍的回覆時間(對方等五分鐘,你就等十分鐘,以此類推),如此你就占了上風,你顯得比對方忙,比對方無暇應付。有些人認為只要等幾分鐘,就足以顯示你的生活除了手機,還有更重要的事。有些人認為應採取兩倍時間的策略,再偶爾給個立即回覆,避免一致性太高(但不可寫篇幅太長的訊息!)。有些人嚴守1.25倍回覆時間的紀律,有些人認為三分鐘剛剛好,還有人已經受夠了,如果對方毫不扭捏的立即回簡訊,反而有新鮮感,並透露自信心。
耍心機究竟是否有效?為何有這麼多人耍心機?這些策略是否符合心理學研究結果?
其實幾世紀之前就已經有這種飢餓行銷的手法。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Xenophon)表示,曾有一位妓女前去尋求蘇格拉底的協助,他提供的建議是:「你想誘惑男人,必須先表現出端莊的姿態,顯得欲迎還拒、不願就範,直到他們心癢難搔為止。同樣是一份禮物,等對方日思夜想一段時間之後再給,便顯得珍貴許多。」相反的,蘇格拉底也知道,隨手可得之物常被瞧不起,甚至拒絕。
這若是真理,未免令人感嘆。若有人對我示好,我難道不該懷著善意接受嗎?為什麼得不到的最好?為什麼對方一副冷淡或興趣缺缺的模樣,我們反而受到吸引?
|
|
收發簡訊指南
現在愈來愈多人透過簡訊評估或安排約會,你若是其中之一,那麼,棋局才正要開始。為了避免讓自己顯得太飢渴或太積極,我提供一套因應策略,避免自己不慎落入泥沼。雖然目前尚無「收發簡訊指南」,但已逐漸形成某些基本規則,如下:
.不可立即回覆,以免顯得你是成天無事可做的魯蛇。
.發出簡訊後,在收到回覆之前不可再發。
.回覆訊息的字數必須與對方的不相上下。
.假設你的訊息是藍色,對方是灰色,然後你發現藍色夭壽多,灰色夭壽少,就表示對方根本沒把你放在心上。
.誰發最後一筆簡訊,誰就輸了! |
|
|
|
另一半直接在社群媒體上將感情狀態改為單身!
就在不久之前,想分手仍須承受面對面說話的可怕氣氛,或者至少必須打電話,提出分手的一方必須坦誠面對自己的感情,通常也需要為自己做些解釋。一般而言,你必須顧慮到對方的感覺,盡可能不要使被拋棄的一方太難過。
所以我們的戀愛文化才會產生一些固定說法,例如:「不是因為你,是因為我自己」、「我還沒準備好接受一段感情」,或是「很抱歉,我只想專注在我的恐龍藝術上面。」
當然,沒有人喜歡說這些話。但一般認為這是分手一方的責任,只要你還有人性,就都該為對方著想。
現在有愈來愈多人,且多數是年輕人,選擇用簡訊、即時訊息,或是社群媒體分手,而非面對面或打電話。其中簡訊所占比例最高,而選擇電郵的人認為可以「把分手理由好好說清楚」。
透過簡訊或社群媒體分手,最主要的理由是「比較不尷尬」。這聽來也十分合理,畢竟年輕世代不論做哪方面的溝通,也都是透過手機。
不過,同一批人中竟有半數以上表示,如果對方用簡訊或社群媒體跟自己分手,會感到難過。
一位朋友分享了以下的故事:
那天就是個尋常的日子,我準備跟交往兩年的男友去吃早午餐,我開車到餐廳,沒見到他,打了好幾次電話,他都沒接,於是我回家上臉書,在私訊看到他,他說:「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兩人的事,一直無法決定我要不要繼續跟你在一起 :/」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我非常意外,也無法置信他用這種方式方手,我前一天才見過他,當天本來也要見面。後來我要他打電話把事情說清楚,當然因此弄得更糟。在那之後,顯然,我再也沒跟他說過話了。
讀著真是令人心痛。兩年的感情就結束在一個「:/」符號上面,甚至不是一個完整的表情圖示。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這種看似緩和的直接、沒說分手的分手,其實比當面分手更惡劣、更傷人。
現在還有一種分手方式,就是不告訴對方,只是更改自己在社群媒體上的狀態。一位女士告訴我:「在大學的時候,我男友分手的方式就是把他的臉書狀態改成『單身』。我們六年後又在一起,這次他用簡訊跟我分手。或許我不應該再跟他在一起了。」
我與同輩朋友討論這個話題,大家都很驚訝現在有這麼多人用這些方式分手。年輕世代又把一個原本被認為怪異的概念變成了家常便飯。但真有如此教人意外嗎?如果我們再參考心理學家特爾寇所說的:「以電子訊息為基礎的溝通方式導致當面對話的機率與能力都大幅降低。」那麼,分手方式的改變也完全不奇怪。
|
|
|
科技給你戀愛自由
我到某個國家進行訪問之後才知道,並非所有人都享有無限可能,因而特別需要數位科技的協助。這個國家的戀愛環境是全球絕無僅有,那就是─卡達。
因為手機與網路等現代科技所提供的隱密性,守舊社會裡的單身人士才能取得某種程度的自由。
卡達的單身世界與其他國家自然大相逕庭,因為宗教與傳統觀念,他們不能隨意與人約會。膽敢在公開場合調情的年輕人,也得面對嚴重後果,對年輕女性而言尤其危險,她們在婚前必須維持貞節,若被發現與男人談戀愛,很可能使自己與父母蒙羞。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段警語:「禁止公開展示戀情,包含親吻、擁抱,特定地區並禁止牽手……違逆者入監服刑。」
這未免太恐怖。
「嗨!你是怎麼進來的?」
「在公園牽手,判了五年。你呢?」
「抱抱加親親……無期徒刑。」
隨意約會在卡達是禁忌,所以媒合的任務都是交給家人(多半是母親),婚姻都是家人安排的結果。女性受訪者描述的結婚動機,讓我們想起了先前在老人之家訪問的美國老太太。
27歲的亞蜜拉說:「在這裡,簽訂婚姻合約的不是要結婚的男女,而是雙方的家族與團體。」
她說:「就像是求偶季節到了,各家的母親開始做初步篩選,男方母親一家一家前去拜訪,根據家庭背景與教育程度挑選適合的女性,希望藉由婚姻延續家族命運。」
「這裡的婚姻還有另一個特色,」她繼續說:「年輕女孩願意結婚,為的是脫離原生家庭,獲得自由。」她的朋友蕾拉也在視訊訪問的畫面裡點頭,這位26歲的律師開始說:「我大學畢業後回到杜哈,去亞蜜拉家看她,母親就打電話給我說:『快要九點了,你該回家了。』每次我出們,他們都會打電話看我在哪裡,問我什麼時候回家。如果我去買東西,他們就說:『別買了,家裡有傭人可以幫你買。』如果我跟朋友在一起,他們就說:『回家吧!』他們就是不喜歡我出門。」
大學畢業後,蕾拉無法忍受這種程度的管教。「我不想每天待在家裡,老是跟家人在一起。」她告訴我們:「我想要自由,但是在卡達,傳統家庭的女兒不可以在外獨居。唯一脫離原生家庭的辦法就是結婚,或往生。」
我突然有個靈感,如果蕾拉出饒舌音樂專輯,「結婚或往生」是很響亮的唱片標題。 |
|
(本文為節錄,更多小撇步請見《救救我的羅曼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