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破《賈伯斯傳》,你會知道他是個奇才,也是「狂妄、自私、猜忌」的獨裁者,
但缺少的拼圖之外,《成為賈伯斯》將會看見最溫暖、更真實的另一個他。
賈伯斯,一個由挫敗淬鍊而成的天才。
他與生俱來的敏銳與才華,你無法複製,
但身處低谷時的沉潛與轉化,卻可以學習。
看賈伯斯如何從桀傲不遜的科技新貴,蛻變為胸懷遠見的領導者。
但是說穿了,拒絕邀請純綷是投資報酬問題:和其他事情相比,例如一場精采的MacWorld 大會、做出高品質產品或是陪伴家人,會議和公開演講的報酬實在少得可憐。「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如何運用時間,」庫克說,「你會發現他幾乎不出門旅行,也不像其他執行長那麼常出席會議或聚會。他想要的是回家吃晚飯。」
事實證明撰寫演講稿是個燙手山芋。賈伯斯和幾個朋友討論過該說什麼,他甚至還跟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請教,但都沒什麼結果,所以最後他決定自己寫。他花了一個晚上寫草稿,接著開始拋想法,與蘿琳、庫克以及其他一、兩個人討論。「他真的很想把這件事做好,」蘿琳說,「他想在演講中表達他認為真正重要的事。」即使用字遣詞稍有改變,但演說結構是一樣的,他會用三個小故事總結他的核心價值觀。
搶先閱讀 - 賈伯斯演講背後的三段故事
一連數日的早晨,他這樣問著自己。
得到的答案,都是「不」。
自此,他開始用想像,搖撼世界。
有些企業領導人高瞻遠矚,因而能推動創新;有些則是掌控細節的大師。賈伯斯兩者皆是,他對創新和細節永不放鬆。這就是為什麼他得以在三十多年的時間內,推出一系列改造產業的產品。
他跳躍式的想像力是本能的、無可預期的,有時甚至是神奇的。他就像個找路人,能夠吸收訊息,從風中嗅出端倪,知道眼前有什麼。未來的一百年,世人必然還會記得賈伯斯這個企業領導人。歷史將讓他進入萬神殿,與發明家愛迪生和汽車大王福特並列。
賈伯斯逝世之後,媒體多半把他描繪成一個天才與混蛋的結合體:追求完美,高傲自大,完全不把人放在眼裡。本書作者史蘭德與賈伯斯相熟二十五年,他認為這不但與他認識的賈伯斯不相符,也錯失了回看賈伯斯一生經歷時的重要焦點,因此興起寫作本書的念頭。
賈伯斯是蘋果公司的創辦人,卻也是蘋果公司主動開除的員工。但後來也是在賈伯斯重回蘋果之後,推出一系列可定義當代文化的高科技產品,讓蘋果起死回生,變成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也讓自己成為令人尊敬的執行長。
想要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請跟著本書作者,挖出私人多年累積的貼身採訪筆記和錄音,細膩重現這位理想與執行力兼備的領導者,剖析他如何從挫敗的淬練中重新站起,開創個人和蘋果的輝煌年代。
在他逝世之後,媒體報導的賈伯斯多半如此:一個有設計品味的天才,不但舌燦蓮花,而且擁有「現實扭轉力場」的法力;一心一意追求完美,高傲自大,完全不把人放在眼裡;自認聰明蓋世,別人都是笨蛋,從來不聽他人勸告;打從出生開始,他就是天才與混蛋的結合體。 這些與我認識的賈伯斯並不相符。我所看到的賈伯斯沒有這麼簡單,不但較有人情味,多愁善感,也比書中或報章雜誌對他的描述要來得聰明。
我跟他來往了二十五年,多年來一直緊密追蹤他的一舉一動,我想要提供更多的角度,讓人更深入了解他 這個人,而這在他生前是不可能的。賈伯斯的故事就像 莎士比亞的戲劇一樣引人入勝,高潮迭起,其中有自 負、陰謀、驕傲、壞人、笨手笨腳的蠢蛋、不可思議的 運氣、善心善意,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賈伯斯一生短暫,其中有這麼多的起起落落,如果要把他的成功 軌跡完全描繪出來,也只有在他離開人世之後才能做到。
現在,我想從遠距離看這個我採訪這麼多年的對象,這個稱我為朋友的人。
獨家剖析 - 蘋果現任執行長庫克眼中的賈伯斯關於賈伯斯的生涯,最基本的問題是:這樣一個反覆無常、不顧別人、莽撞輕狂、固執己見的人,被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逐出之後,究竟歷經什麼樣的轉變,才能東山再起、回歸蘋果,讓這家公司起死回生,推出一系列可定義當代文化的高科技產品,自己也搖身一變成為令人尊敬的執行長?
賈伯斯本人對這樣的問題沒興趣。儘管他常內省, 卻很少回溯往事。他曾在給我的電子郵件寫道:「往者已矣,回顧過去又有什麼用?我寧可放眼未來,著眼於未來的美好。」
如果要追尋正確答案,就得看看他如何蛻變,受到哪些人的影響,以及他如何應用自己學到的東西,創造出了不起的產品。我翻看那些陳年文件,不斷回想賈伯斯三十歲出頭那段「狂野不羈的歲月」,也就是從1985 年他被蘋果逐出到1997年回歸的那十幾年。這個時期很 容易被忽視。畢竟,沒有什麼低潮比得上被自己創辦的 公司趕出門外,而任何高潮也都遠比不上他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在電子產業的推陳出新、獨領風騷。這是 個混沌不明、複雜難解的時期,他也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可上報紙頭條的事。但這個時期的確是他生涯的關鍵。有這個時期的沉潛與學習,才有日後的成功。
那些年,他的脾氣和行為都改了不少。忽略這段期間,你就更難看清他了,因為他的成功就像耀眼的光環,會讓人睜不開眼睛。我們從失敗學習,即使走入死巷,必須回頭重來,也能獲得不少心得。賈伯斯生命最後十年的觀省、了悟、耐心和智慧,都來自沉潛時期的摸索。因為有過去的失敗、逆境、誤會、誤判、對錯誤價值觀的偏執,因為有這些從潘朵拉盒子跑出來的災難與缺陷,才有日後的睿智、中庸、反省與穩定。
賈伯斯在試煉的叢林摸索了十幾年,儘管多次失足,摔得鼻青臉腫,還是讓NeXT和皮克斯轉危為安。NeXT的安然屹立為他在電子產業的發展打下良好根基, 而皮克斯的成功讓他在財務上無後顧之憂。這些經驗讓他學到很多,不但使蘋果得以峰迴路轉,也讓他達成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他有時相當固執,毫不妥協,但他還是願意學習、改變自我。那可是千辛萬苦、刻骨銘心的學習歷程。儘管困難重重,他依然不斷驅策自己,而且有強烈的好奇心。在那沉潛時期,他將自己視為學習機器,把學到的東西謹記在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成為賈伯斯》與其說賈伯斯的人生是一個天才的成功故事,不如說是一個心智聰慧的人如何從挫敗與自省中淬鍊出遠見的修練歷程。
偉大與複雜向來並存,但偉大無法複製,複雜卻可以剖析。本書正是提供這樣的角度,讓我們看到賈伯斯的溫暖與人性,而在仰望之外,還可以借鏡與學習
新書揭密:庫克曾想捐肝 賈伯斯怒拒─聯合新聞網 2015.03.14
書中披露,二○○九年時,罹患胰臟癌的賈伯斯病情危殆,已到了非換肝不可的地步。時任蘋果營運長的庫克偷偷到醫院檢查,發現他和賈伯斯的罕見血型竟然相符,決定捐肝救亦師亦友的賈伯斯一命。
不料庫克一進到賈伯斯病房便被看穿心思。庫克回憶,當時他甚至來不及開口,虛弱的賈伯斯就從病床猛然起身怒道:「不!我不會讓你那樣做的,我絕不會接受。」
庫克說:「如果他是個自私的人,就不會有那種反應。他是個性命垂危的人,離死亡如此近,而眼前有個健康的人提供他一線生機。我對他說:『史帝夫,我健康得沒話說,也做過檢查了,有報告為憑。我可以捐肝,而且不會有風險,我不會有事的。』」
賈伯斯的反應並不是「你確定要這樣做嗎」或「我會考慮看看」,而是斷然拒絕。庫克回憶:「我們共事十三年來,史帝夫只飆過我四、五次,這次是其中一次。」同年賈伯斯雖秘密進行換肝手術,但仍於二○一一年十月病逝,享年五十六歲。
▶ 2015-5-27 T客邦 《成為賈伯斯》從另一個角度還原賈伯斯
▶ 2015-5-21 北京新浪 從極端執拗的青年到卓爾不凡的領袖
▶ 2015-5-18 科技新報 《成為賈伯斯》──重新審視蘋果創辦人的成功特質
▶ 2015-4-01 天下雜誌569期 兩段學習 讓他「成為賈伯斯」
▶ 2015-3-26 人間福報 《成為賈伯斯》新傳記大平反
▶ 2015-3-24 科技新報 蘋果一直希望出現一本他們認可的《賈伯斯傳》
▶ 2015-3-23 INSIDE 備受蘋果上下認可,《Becoming Steve Jobs》講了什麼?
▶ 2015-3-13 科技報橘 最新賈伯斯傳揭露:當年,Tim Cook 曾想要割肝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