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入圍世界建築節獎的曾柏庭
要為公共空間與民眾生活帶來無限想像

曾柏庭 Q-LAB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暨合夥人
相信建築是一門解決問題的藝術 為社會提出創新理想

曾柏庭用加倍的自我磨練 以新穎的建築及結構趨勢
融合跨界又關懷的人文思想 突破傳統建築意識形態


挑戰成規 打造夢想中的公共建設

台南一中體育館、烏來立體停車場、土城國民運動中心、中和國民運動中心


重新命題 提出公共住宅樂活方案

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市場社區、萬華區莒光公共住宅提案、大直區培英公共住宅、士林區福順公共住宅


多元思考 嘗試不同類型建築想像未來

大台南會展中心、桃園市立圖書館、嘉新沖繩飯店、國光客運基隆轉運站、ONE海運台北總部

2018 / 7 / 31出版|平裝 17×23 公分
定價 500 元 優惠價 79 折 $ 395

作者-李俊明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曾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世界地理》、《雅砌》、《2525》、 《好房》雜誌總編輯,現為自由作家。


摘自本書序,完整內容請見《重新想像:新銳建築師曾柏庭》
ONE海運台北總部入圍世界室內設計獎(INSIDE World Festiva of Interiors)辦公類
Green Life入圍台灣住宅建築獎、日本優良設計獎
Q-LAB辦公室入圍金點設計獎
《天下雜誌》50位台灣代表人物
《LaVie》雜誌年度創意人物代表人物
台灣青年建築師獎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入圍美國建築網站Architizer主辦A+Awards體育類決選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入圍ADA新銳建築獎、獲台灣建築佳作獎
永聯物流大園中心獲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工作空間類)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入圍WAF世界建築節公民社區類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入圍WAF世界建築節公民社區類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獲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評選為「二十七座地表最酷的建築」之一

台南一中綜合體育館入圍WAF世界建築節運動類
烏來立體停車場獲Architizer A+Awards停車場建築項目評審團首獎
台南一中綜合體育館入圍ADA新銳建築獎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獲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公共空間類)
烏來立體停車場獲遠東建築獎台灣地區最佳人氣獎
烏來立體停車場獲台灣建築佳作獎
烏來立體停車場入圍WAF世界建築節交通設施獎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獲國家卓越建設獎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獲國家卓越建設獎

摘自本書內文,完整內容請見《重新想像:新銳建築師曾柏庭》

三十歲出頭就拿下台南一中體育館的設計競圖,並為他掄獲一座ADA新銳建築獎,讓曾柏庭初嘗獨當一面的滋味。這樣的勝利給了他很大鼓舞,讓他更相信,默默努力終有一天會被看見。

可是這種甜美的成就感,並沒有維持很久。

建築圈開始好奇,這個Nobody到底從哪裡冒出來?

而接下來,隨著曾柏庭拿下烏來立體停車場、中和運動中心、土城運動中心等一系列公共工程設計競圖,負面言語不斷流傳。

有建築圈前輩直下定論:這個曾柏庭,一定是靠爸族,肯定連工程圖都不會畫,都是底下員工幫他繪圖。

還有人評論,從台南一中體育館到土城運動中心,每一件作品風格都不一樣,他是不是一個沒有中心思想的建築師?

去到領獎現場,在國外是走紅地毯,歡欣慶祝作品受到肯定,台灣頒獎典禮的模式卻不盡相同,受獎人在領獎前,有些評審會公開評論,指出受獎人不足之處。

初期聽到這些評語,他大概花了一年多才釋懷。每一天他都自忖:自己的人生、信念、方向到底對不對?

從批評中找到往下走的方向

「我對人生很少感到不確定,但那段時間,我對很多事情感到懷疑,幾乎讓我沒法專心投入設計,」曾柏庭人生中第一次對自己的設計感到迷惘,懷疑自己是否做錯。

但是曾柏庭很快調整心情,告訴自己,台灣就是自己的家,未來也不會再回紐約,因此要正視自己投身的建築環境。

「批評讓我更認清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而不是因為得不到認同,就去迎合別人。我理解到作品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價值觀及教育背景占了很大的因素,」曾柏庭提醒自己往正面思考,會出現批評,表示已經引起注意跟重視。

就這樣,他再次發揮「化悲憤為力量」的潛質,隨著新作品的誕生,他有了破繭而出的豁然開朗,在不斷贏得新獎項的肯定中,逐漸放下執念,看清自己的方向。

守護理想,據理力爭

建築師面臨的困境是,若想發薪水,趕快結案,就勢必得默默聽從,但是如果戶外空間充滿柱子,使用者與空間毫無隔閡的感覺立即消失,原本設計的最精妙之處便蕩然無存,到底應不應該堅持?

這種反覆辯證的阻力不僅來自業主,甚至事務所裡也出現雜音。

如果要堅持理想,工程拖延,每天得面臨罰款,這是「擇善固執」的代價,一般建築事務所很難承受。

「我不是為堅持而堅持,也不是存心炫技,而是覺得可以給市民更好的公共性。如果不去主張這點,其實把柱子加上即可,心裡不會有拉扯,」曾柏庭解釋自己的決定。

回顧這個設計,他認為,簡單說來,就是台灣建築圈多半認為政府命令無可挑戰,無論如何,不願違反公部門意見。再來,就是認為法規代表一切的看法根深柢固,因此鮮少據理力爭。

但就曾柏庭看來,法規由人制訂,若法規不合時宜,或當初訂定時未考慮各種可能的情境,理當透過正式管道,提出修正意見及看法,與政府共同研擬符合時代創新,又能顧及安全的法規條例。

如果設計符合照顧人民的公共利益,這樣的理想,難道不值得追求?為什麼不站出來告訴政府這是更好的選擇?身為建築師,就該為公共性、社會性等理想辯護,只要立意良善,應該努力溝通自己的想法。

這是一個困難的抉擇,曾柏庭從空間的公共性、流動性到建築美學、創意、創新等面向逐一說明無柱的種種好處,他也提醒大家看事情不能只看一時,終於讓審查委員同意放手一試。

「一幢建築要屹立30、50、100年,我們要為這個社會提出創新的理念,以留下貢獻,還是庸碌無為?」也就是這樣的思考,讓曾柏庭每每據理力爭,作品得以保留原始設計精神,終於贏得讚賞眼光。

《星空下的一家人》
定價:400元
《Pioneer Forever
建築家伊東豐雄》

定價:420元
《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
定價:390元
《東西建築十講》
定價: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