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臺北醫學大學與天下文化合作出版系列叢書,以「癌症與健康」為主題。今年我們繼續攜手,以「老人長期照護」為重點出版了《台灣長照資源地圖》,接著是Tiffany Chow的《記憶診所》(The Memory Clinic)著作翻譯付梓,透過書中對失智症的認識、診斷、關懷與照護,鉅細靡遺地詮釋說明,呈現在大眾眼前,並由作者的親身體驗與分享,給予國內失智症患者及家屬,以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它,將可為台灣建構完整失智照護服務願景,也為國內長照推動,盡一份心力。
失智症已成為廿一世紀醫療照護的重大問題,它的需求與解決方案是多元而全面性的,範圍涵蓋了疾病類型、病程、治療處置、飲食起居、生活關照、異常行為、安養照護、家庭協談、心理諮詢等各個層面,它必須依靠良好的整合,配合團隊合作,協助失智老人及家屬在照護的過程中,把握正確方向,讓失智老人擁有良好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 根據統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失智症流行率約百分之五,而進一步分析,輕度以上失智症為百分之四點九,極輕度失智症為百分之三點二,其餘則是或多或少帶有輕微的認知障礙。估計國內六十五歲以上失智症患者超過十二萬人,而以每個家庭平均四位成員計算,換句話說,有將近五十萬人的日常生活深受失智症所連累。 面對國內失智症患者直線增加,然而,每一個失智老人的症狀都不一樣,每一個家庭的情況也不一樣,但是,家有失智老人對家庭的衝擊是一樣嚴峻的,因為失智老人必須依賴親人的照顧陪伴。 此時,這個責任就落在家中成員身上,特別是子女的負擔與壓力;照顧失智症患者,是非常吃力的工作,因為這種疾病是長期而不可逆的,廿四小時長期照護絕非一個人能力所及,所以盡可能和其他家人分擔照顧責任,如果沒有親人可以分擔,最後只得雇請看護照顧,或將失智症長輩送往療養院。由此可見,家中有失智症的長者,將引起一連串的照護問題,這是我們目前社會亟需重視與解決的課題。 失智使人生記憶留白,讓我們大家用愛心來填補。臺北醫學大學與天下文化合作出版的《記憶診所》新書,希望藉此喚起國內對失智症臨床及照護的重視,並且透過此書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關心失智症。 同時,藉著《記憶診所》的問世,能直接或間接促使我們政府儘早完成長期照護立法工作及相關配套措施,點亮失智症者生命之光,也減輕照護失智症者的家人肩頭重擔,致力打造一個愛的世界,造福失智症患者及家庭,故樂為之序。 |
摘自《記憶診所:為失智患者及家人帶來希望》中文版序 空白人生,用愛彌補 完整內容請見《記憶診所》 |